作曲系作品专场音乐会东京上演
泉源:
作者:
宣布时间: 2017/3/20 10:18:00
浏览量4220次
2017年2月26日,我校作曲系的7部作品在东京都会歌剧音乐厅(Tokyo Opera City Recital Hall)演出。本次演出是东京Nomad室内乐团的第58回按期音乐会,主题为“中国•四川的风韵”。音乐会选取了作曲系西席杨晓忠、宋名筑、昌英中、郭元、刘奇琦、敖翔以及作曲系研究生张旭琨创作的7部作品,旨在通过音乐会展演将金年会作曲系作品向日本乐坛举行国际宣传推广。东京Nomad室内乐团是日本著名的室内乐团之一,乐团致力于今世音乐的演奏以及新音乐作品的推广并活跃于日本及天下各地乐坛。作曲系与该乐团举行过多次合着,在音乐作品展演交流中展示了我校作曲系的创作实力。
2月26日上午11点,Nomad乐团在东京歌剧城音乐厅举行彩排,音乐会于26日下昼16:00正式最先。本次演出吸引了日本音乐界众多着名人士加入加入,如松平籁晓、西村朗等日本今世著名作曲家,他们对音乐会作品的整体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音乐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场开场曲目是《云彩》——为六件乐器而作,这是作曲系研究生张旭鲲的结业作品,描绘了千变万化的云彩在差别的空间、差别的角度、差别的心田天下中,展现着它的千姿百态。此曲希望借用音符之间的交织与转变,从听觉天下中带来与视觉上同样的玄妙感受。
第二部作品是昌英中教授创作的女声合唱《雪景图》,由Fontana di Musica合唱团演唱。作曲家以“风吹雪花飞 ,寥寂长相随 。望千里明月不见路人归,却留下万古图画众人醉。”引入诗人柳宗元的著名绝句(江雪)。东方戏曲韵律与西洋巨细调系统的和声勾勒出一幅了无痕迹的雪景图。作品CD于2015年由日本ALM唱片公司出书刊行,作品总谱2016年由人民音乐出书社出书刊行。
第三部演奏作品是由宋名筑教授创作的《风韵•四川清音》— 短笛五重奏。四川清音经三百余年传承繁衍,其曲目富厚,唱腔优美,颇有特色的“哈哈腔”、“弹舌音”等润腔手法尤具艺术体现力。作品从中撷取片断为素材,接纳现代作曲及演奏手艺以立异,唯求“川韵蜀音”之趣。这部作品荣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
上半场最后一部作品是青年西席刘奇琦于2015年为Nomad乐团创作的重奏作品《Dimension》。在音乐中,其维度划分是音高、节奏,二者使声音的共振在空间与时间上有了亲近的联系。该作品探讨了维度的多样性和意见意义性,并强调重奏中精妙的配合与控制。由于是为Nomad乐团的乐器配制量身打造,又思量到演奏家们一流的技巧水平,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设计了许多高难度的声部配合与新音色表达。
下半场第一部作品是郭元教授的弦乐四重奏《在G音上》,由四个乐章组成,完成于2004年。作品于2004年12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鲁托斯瓦夫斯基奖”(Lutoslawski Award 2004 International Composers’ Competition)国际作曲角逐中获声誉奖。作曲家身在闹市,总会听到一种声音,它似乎是汽笛声、人声,又似乎是修建工地的水泥浇铸声……被这种声音困扰,但它又时;狡鹱髑叶酝甑挠跋。“小时间我家周围的工厂,经常发出金属加工的声音,时强时弱,时高时低,不知什么时间最先,也不知什么时间竣事,没有目的,只是一个声音无休止地保存,它在人的影象中很是美妙。”《在G音上》形成于这种声音印象中,作曲家整部作品以G音为中心音构建,在此基础上通过差别的演奏技法、音程的扩大与缩短、五声音阶的运用、以G音为中心音的音块等手段运用力争在G音上举行多彩的音色转变,营造出这一声音的差别形态。
第二部作品《蜀锦图》(古筝独奏),由杨晓忠教授创作,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器乐)推荐优异作品”第一名,加入了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2014波兰弗罗茨瓦夫国际现代音乐节”展演音乐会。作品CD于2015年由日本ALM唱片公司出书刊行,作品总谱2016年由人民音乐出书社出书刊行。蜀锦为中国四台甫锦之首,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蜀地,历代的艺术家多以蜀锦描绘外地风土人情,留下了大宗的蜀锦艺术品。作曲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以挥写蜀水、蜀舞和仕女为主线,在作品中借锦寻声,通过琴鸣蜀音、若隐若现来展现出犹如一幅幅画面的蜀中情景、蜀中情韵。本次音乐会,《蜀锦图》由活跃在日本东京的古筝演奏家毛丫博士演奏。
最后一部作品是由敖翔先生创作于2015年的《古韵》。中国古代的文人在演奏乐器的时间,他们会依心境的转变和情形的气氛而选择每个音的详细是非、强弱,揉弦的快慢及一连时间, 这种对每一个单音都给予细腻而细腻的手法来加以控制的音乐效果,往往被称之为“韵”,这种韵既承载着演奏者恒久积淀的文化秘闻与功力深挚的音乐修养,也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实力与高明的智慧。 将西洋室内乐演奏手艺与中国古代音乐头脑表达方法相团结来现“韵”的头脑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历程。
在本次交流运动中,与作曲系师生相助的Nomad室内乐团演奏水平一流,演奏者之间的配合默契度极高,态度严谨。演奏者关于作曲家的曲谱很是尊重,极尽所能地完成曲谱的演奏要求和情绪处置惩罚,并能准确的明确和掌握作曲家的意图,以作品的气概、创作特点为基础,使作品得以清晰和完善地泛起。作为演出园地的东京歌剧都会音乐厅在日本六大音乐厅中排名第一位,由于具备极佳的声学效果,这座音乐厅被大提琴家马友友盛赞为他所体验过的声学效果最好的音乐厅之一。音乐厅的共识和区分度抵达了国际一流水平,作曲家们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在这样的情形中演奏感应很是知足。音乐会受众群体的浏览水平很高,场内很是清静。每首作品都给听众带来了截然差别的音响感受,在中场休息和音乐会竣事后,听众对这些作品很是感兴趣,起劲与列位作曲家交流,分享自己对作品独到的明确,以及对作曲家们创作能力的一定, 这让我们对现代音乐的研习和创作越发充满信心和希望。Nomad乐团的演奏家也体现,本次运动让他们接触到了很是精彩的新作品,希望一连与我校作曲系相助,将更多佳作推广到更大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