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伟人家乡重温红色影象,重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席暑期“不忘初心、红色传承之旅”社会实践考察纪实
泉源:
作者:
宣布时间: 2020/8/27 16:40:00
浏览量762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使用好、把红色古板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主要指示精神,增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步队建设,指导西席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施展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效,有用增强课堂熏染力,坚持理论联系现实的教学原则,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凭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毛泽东头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基来源理概论教研室配合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红色传承之旅”考察队一行13人,于2020年7月16日至25日举行“不忘初心、红色传承之旅”社会实践考察, 造访橘子洲头、旅行岳麓书院、驻足爱晚亭,瞻仰伟人家乡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宅”、湘潭“彭德怀同志故宅”,旅行湖南省博物馆;感悟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旅行遵义聚会会址、重走“四渡赤水”之“丙安红军渡口”。这是一次“重温红色影象之旅”,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之旅”,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红色传承之旅”,更是一次“行程紧凑、收获满满之旅”!
长沙橘子洲头 重温伟人足迹
七月的长沙,尤如“火炉”,盛夏的橘子洲头,漫江碧透,激情似火。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景物美不堪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奇异景观。站在青年毛泽东塑像下,感受青年毛泽东的“心忧天下”,32米的高度,寓意毛泽东在32岁时挥笔写就的《沁园春•长沙》,“指点山河、激扬文字”、 “问渺茫大地,谁主沉浮” 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激情壮志。站在《沁园春•长沙》新诗词碑前,重温青年毛泽东心怀天下,在橘子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是,开展早期创党、建党历程,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艰辛探索的斗争历程,让考察队心潮汹涌,敬仰不已。
岳麓书院半学斋 实事求是成精髓
考察队来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这里留下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着名人物的足迹,著名哲学家朱熹、张栻、王夫之、两江总督陶澍等都曾在这里念书修业,近代以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刘坤一、郭嵩焘、杨昌济、毛泽东、范源濂、程潜等,这些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某种水平上道出了岳麓书院桃李满天下的事实。
更让考察队瞩目的是伟大首脑毛泽东,“身在山中,心忧天下”,青年毛泽东曾寄住在“半学斋”,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为课堂亲笔誊写“实事求是”四字,对毛泽东爆发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厥后提出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头脑也成为毛泽东头脑的精髓。
考察队深刻感受岳麓书院厚重而深邃的历史,感悟中国古板文化耐久不衰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青年毛泽东从这片热土上罗致知识和实力,将“实事求是”的精神撒播于厥后的革命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举行了起劲探索,这种历史的传承给考察队一次震撼心灵的洗涤。唯有“实事求是”,才华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志,唯有“实事求是”,才华“不忘初心,切记使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考察队怀着敬重的心情来到毛主席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瞻仰首批天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同志故宅”。这里纪录了毛主席从降生到在这里生涯了17年的历史印迹,以及毛主席前后5次回到家乡的历史影象。毛主席从这里走出,最先了一生为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历程?疾於幼ぷ愀形,凝思深思,火热的阳光穿透云层炙烤大地,考察队员早已汗如雨下,可是,各人都不肯错过毛主席生涯过每一处角落,也不肯错过每一处历史细节。
伟大首脑毛主席的铜像耸立在韶山冲广场。这里背衬韶峰,是韶山冲的中心。主席故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围绕其中,考察队在这里瞻仰伟人雄姿,感受一代伟人骄人的风范。1959年毛主席重回家乡,凭吊革命往昔,誊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样叱咤风云的壮丽诗篇,今天,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指导下,仰面阔步进入新时代,这正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动体现。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上将军
考察队来到坐落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的“彭德怀故宅”,邓小平所书“彭德怀同志故宅”七字,金光熠熠,耀眼生辉。这里是彭德怀早年的栖身地,也是他投身革命前在家乡唯一长时间栖身运动的场合,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元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绚烂的一生和心系人民的一生,“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上将军”,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最为名贵的精神财产?疾於由钋兴寄钆淼禄车壤弦槐参薏准陡锩业睦涂喙Ω吆透呱蟹绶,就是要切记“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尚的位置”的名贵精神财产,切记“以人民为中心”头脑,并将这种精神贯串于教学之中,对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爆发影响,一直传承和弘扬名贵的精神财产。
旅行湖南省博物馆 叹长沙马王堆汉墓
7月19日的长沙,终于从酷暑中解脱,天上飘起毛毛细雨,凉风习习?疾炖吹搅撕南省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履历了战火洗礼,曾在上世纪30年月毁于一旦,新中国建设后逐渐成型,抵达今天重大的规模。一楼正在展出的“欧洲绘画五百年-从文艺再起到印象派”大型画展,一幅幅细腻油画,一幕幕历史画卷,让考察队陶醉在艺术的海洋中。二楼“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摆设”内容之富厚,历史之秘闻都让考察队叹为观止,周全相识湖湘的生长历程。三楼“长沙马王堆汉墓摆设”最引人注目,对墓坑1:1的回复,文物按出土时的位置原样摆放,使修建空间的营造与文物的展示融为一体。
时间在对湖湘历史的品味中流逝,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感悟历史的厚度,我们终将走向历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疾於颖缓湘历史深深吸引,或驻足、或寓目、或赞叹、或感悟、或品评。下昼,考察队竣事了湖南之旅,前往贵阳息烽。
发挥“息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当考察队来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心情极为极重。这里是抗战时代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起劲反共”的反动政策而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前进人士的最大神秘牢狱,设牢狱八栋四十三间。先后关押1200多人,被神秘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张露萍、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宋绮云、小萝卜头、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
一座座土色的堡垒,黑漆漆的了望塔,若隐若现的射击孔,难免使人顿感阴森和恐怖。在一排排充满铁丝网的高墙下,几个漆黑的哨兵楼依然耸立,仍可以想象出昔时那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骇人时势?疾於幼ぷ恪耙逭,这里留下了“小萝卜头”转达革命信息的身影和足迹,最让人震撼的是“猫洞”,革命志士在这里经受了“披麻戴孝、老虎凳、辣椒水,关水牢,吊囚笼”等残酷的刑罚,是什么实力能让他们坚贞不平?若是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心、若是没有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和神往,又怎能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抬起头来”四个字依然悬挂在大门口,国民党反动派试图用这种残酷的刑罚和潜移默化的修养,刷新共产党人,可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信仰、坚定的革命理想,是国民党反动派无论用何种手段都摇动不了的。
考察队行走至大礼堂,这里曾是管教训话和牢狱举行运动场合,革命义士张露萍一经在此演出过《日出》和《女谍》等。大礼堂正在上演红色话剧,考察队驻足寓目,相识“军统电台案”的前因后果,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7位勇士倒在了仇人的枪口下。张露萍被杀戮前,竭尽生命的全力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这震撼心魄的喊声震破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胆,息烽集中营的特务们以后食不甘味,睡担心寝。张露萍等人的事迹在上世纪80年月才明确于天下。
考察队走出集中营,心情凝重,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熏染着每一小我私家,也震撼着每一小我私家。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掉臂小我私家安危,为了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换来了今天的协调与安定,换来了今天的优美生涯,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不忘初心、切记使命”,继续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挥革命先烈的优良古板,攻坚克难,艰辛斗争,以越发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教育事情中去,让“息烽精神”发挥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中。
继续遵义聚会革命古板 撒播伟大长征红色文化
红色热土遵义,在党的历史上实现了伟大转折,考察队怀着敬重的心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旅行了遵义聚会会址。遵义聚会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形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过失而召开的。这次聚会最先确立现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准确蹊径在中共中央的向导职位,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聚会会址内的摆设馆、聚会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昔时红军长征时用过的渡船、枪械、刀具等许多珍贵文件、文稿和搜集的红军口号等,让考察队对革命先进勇于斗争、坚定不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熟悉。遵义聚会所体现的坚定信心、实事求是、自力自主、敢立异路的精神,是留给金年会主要精神财产和名贵历史履历。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中。
重走长征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红色传承之旅”考察队一行来到赤水市丙安红军渡口,重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体验毛主席的自得之作“四渡赤水”。赤水河悄悄流淌,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依然耳熟能详,1935年,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无邪地变换作战偏向,调动和疑惑仇人,一直创立战机,在运动中大宗杀绝仇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自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自动的绚烂战例。毛主席以特殊的胆略和智慧,导演了四渡赤水这一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也是长征史上最色泽神奇的篇章,常令后人赞叹不已。
考察队面临悄悄流淌的赤水河,犹如穿梭时光隧道,感悟红军不畏艰险、自动出击,明确毛主席运筹帷 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宏图简陋,明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基来源理,红军四渡赤水,获适外地老黎民的鼎力大举支持,只有心系人民群众,才华取告捷利,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头脑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蹊径上时刻体现的真理。
考察队在这种深刻的感悟之中竣事了本次考察,先生们深有感伤,收获满满,一起不畏酷暑,一起旅行、纪录、思索和讨论,驻足长沙橘子洲头,重温伟人足迹,深刻体会“指点山河、激扬文字”的激情壮志;流连岳麓书院,感悟“实事求是”的头脑精髓;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宅,明确“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伟蓝图;瞻仰彭德怀同志故宅,回味革命先进的劳苦功高和高尚风范;旅行湖南省博物馆,感受三湘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深邃;驻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走入遵义聚会会址,感受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站在赤水市丙安红军渡口,重温工农红军为革命赴汤蹈火的雄姿。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富厚的政治智慧和品德滋养。作为头脑政治理论课西席,要肩负起党和人民付与的神圣使命,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把红色文化撒播下去,要把这种政治智慧和红色基因撒播在课堂里,让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不忘初心、切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再起孝顺自己的一份实力。
“不忘初心、红色传承之旅”考察队
2020年8月4日星期二